以下, 是一篇引用自研究所完全求生手冊 的文章, 有智慧的幽默 ......
一、只有一本著作,而且主要內容是由人代筆
二、這本著作沒有引用參考文獻
三、因為偷吃食物,就開除了最早跟祂作研究的兩位研究生
四、會養蛇嚇學生
五、有人說祂常不來上課,都請兒子代課
六、有以大水銷毀大量實驗成品的紀錄
七、當發現實驗樣本的數據不良,會刪除極端值不良樣本
八、常常不出現在教室,喜歡到山頂上戶外教學
九、雖然祂的規則只有十條,但是大部份的學生都沒辦法遵守
十、沒有留下聯絡電話,研究生常找不到人、唯一知道祂聯絡管道的博士班學長,據說後來也失蹤了。
原文出處請點此.
個人覺得最有趣的是第二, 第六及第七點.
舉凡從研究的起源, 實驗設計的方法以及最後結果討論的部分, 幾乎都有先前研究結果的參與, 然後再加以衍生. 所以, 只要不是自己創新的部分, 都要說明引用出處. 以前在學校時的 seminar, 就有同學報告的 powerpoint 上出現一張極為漂亮的圖作為他的開場介紹, 台下有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這張圖是你畫的嗎?" "不是." "那怎麼沒有標明出處?" 可見引用與剽竊必須分界得很清楚. 而且, 之後別人在閱讀某 paper或論文時, 根據 reference 也可以追溯歷史.
至於第六七點有點像, 每每發現結果不如預期, 甚至也許是與假設背道而馳時, 都很想把結果銷毀,最好老師不要發現; 或是有樣品的數值是所謂的 outlier又查不出原因時, 就會問統計專家說我可以把這個檢體踢除不計嗎? 雖然, 有這樣的想法是人之常情, 特別是學生等著畢業開創美好人生時, 就會有這種念頭 ...... 但是, 憑良心說, 對於一個實驗室的發展來看, "traceable" 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無論是實驗方法, 實驗紀錄, 存放位置到檢體資料都必須記載得一清二處, 在人員交替進行工作交接時, 更是一大重要環節, 否則, 一段時間後就會有幽靈 data 或是幽靈檢體出現, 想丟又捨不得, 不丟又不敢用 ...... 實驗室工作最害怕被追問過去的"回憶", "你記不記得大概一兩年前曾經訂過 XXX" "ㄟ...... 你記不記得之前有一個檢體 XXX", 這個時候就會很希望腦袋可以像電腦硬碟一樣做"備份".
一直有一個疑問, 如果有人是很虔誠的基督徒, 做生物方面的研究要如何說服自己? 我一直無法接受所謂世界是神無中生有創造的說法, 因為這跟我的"科學"相牴觸. 曾經有同事跟我說: "我有認識的朋友就是這樣啊! 他們是虔誠的基督徒, 從事生物研究只是為了證明這些研究的想法都是假的." 嗯, 我只能說同一件是大家的出發點都不一樣, 我希望我可以一直都用科學的角度看事情, 有結果有真相.
2月 16, 2009
訂閱:
文章 (Atom)